博物馆数字化面临困境与纾困之路
2022-08-31 09:20:48  来源:博物馆头条    点击:

文章来源:博物馆头条 微信公众号

       自疫情以来,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已大踏步进入博物馆领域。数字技术与博物馆日益深入的融合,已经开始改变今天博物馆的面貌。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副馆长陆伟在博物馆数字影像论坛中提到:博物馆的展览拥抱数字化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是一种未来的趋势。数字化展示既是知识传播本身,也是知识传播的辅助产品。而后疫情时代如何让数字技术更好地与博物馆之间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社会内生动力的循环互动,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它涵盖了理念、技术、伦理等不同的维度。
 
博物馆数字化的困境与纾困之路
 
01
如何理解数字技术与博物馆相融合的内在逻辑?
 
       无论如何定义博物馆,主流看法依然是将其列入实体世界的范畴。那么,究竟是什么将博物馆与虚拟世界关联在一起?结论应该是它源于人类共有的两种基本行为:传播交流和收集储存。从传播交流方面看,自语言发明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开发各种交流工具的步伐,并且为了更好和更快捷的传播,这些工具不断微型化(miniaturization),从照相机、电报、电话、电影、收音机、电视,到今天的互联网。
 
 
       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技术带来的革命只是历史必然地给博物馆提供了传播信息、满足人类交流需求的新可能。再从收集储存方面看,博物馆是一个收集和储藏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的机构,数字化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储存、分析和发布功能,让博物馆各类信息、数据的保存和保护、藏品的使用,直至博物馆的智慧,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得以增强、加速(accelerate)和共享。可见,数字技术进入博物馆只是一种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一种时髦,但是一些博物馆出现的数字技术主义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02
如何将藏品开发理念嵌入数字技术应用?
 
       文化遗产资源进入博物馆后,是生命周期的终结,还是生命周期新阶段的开始?答案显然应该是后者。尽管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具多样性,但有一个共同点:藏品。藏品开发,是21世纪才出现的概念,强调的是藏品的动态特性,通过博物馆的活动和手段增强藏品的使用价值(或潜能),用以支持博物馆的使命。在这里博物馆的藏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资源。当数字技术作用于这些资源的时候,大数据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
 
 
       作为收集和储藏机构,博物馆积累了大量资源数据;作为开放文化机构,博物馆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多媒体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是博物馆的优势,也是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基础。遗憾的是,这些数据中的绝大部分没有被激活。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融合,会让博物馆相关数据不断快速汇聚,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趋势。进一步而言,什么是数据(未加工的数字和事实)?什么是信息(处理过的数据)?什么是知识(鉴别过的信息)?什么是智慧(数据+信息+知识+行动+反馈)?他们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在哪里?博物馆业界和数字技术开发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晰,经常相互混淆,往往制约了数字技术在博物馆领域走深走远。
 
03
如何为博物馆教育传播新趋势添上数字科技的翅膀?
 
       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目前唯一可确定的是博物馆与公众的黏合水平不断提升和强化。20世纪最后25年,教育从博物馆工作的边缘业务转向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业务,而近年来,这种发展导致了对学习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博物馆角色的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其视角从博物馆机构(提供教育,特别是为未受教育大众提供教育的博物馆)转变为使用者(作为学习者的个人)。这也涉及到对学习的定义和学习过程的看法。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学习和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
 
 
       博物馆学家琳达·凯利(Lynda Kelly)认为,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兴趣,创造自己的意义,构建自己的叙事,期望通过提供适合个人和团体的多种途径和多种诠释体验来选择和控制他们的博物馆体验和学习,”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概念化为博物馆设定的被动主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交互、虚擬现实与增强现实、移动通信、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为这种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实践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但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开发使用应建立在博物馆使用者的知识、经验、期望、意图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之上。目前不少博物馆线上资源仅仅局限于博物馆的宣传推广策略,而非博物馆藏品和文化艺术资源多重和有效的延伸。
 
04
如何在数字化应用中恪守博物馆的职业伦理?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新理念、新方法都与一个重要的议题相共生,那就是博物馆的职业伦理。对职业道德准则的诉求贯穿于博物馆所有数字活动的始终。职业伦理是作为博物馆“可做、不可做”“该做、不该做”的精神工具而存在的,特别是在相关法律和行业规则尚处逐步建立的过渡期,这种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仍有41%的人口不是互联网世界的活跃用户,数字基础设施的不足客观上加大了人们在使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和参与博物馆文化生活方面的差距,某些“数字鸿沟”在博物馆中已不再是个别现象。
 
 
       这与博物馆作为一个向所有人开放、为所有人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的性质是相背离的,如何让博物馆的数字活动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有益于所有人尤其是特殊群体,无疑是伦理问题。此外,大量博物馆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必然涉及博物馆使用者的个人隐私。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博物馆职业道德的精神工具,在为公众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权。
       如何规避、预防在博物馆中出现数字技术主义?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藏品开发的过程中,如何明确、辨别出新的新概念?如何在线上更多的将博物馆藏品和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多重和有效的延伸,在学习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如何在数字化应用下把握好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度,恪守职业伦理?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彻底改变了博物馆机构和博物馆从业者对数字世界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字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的重要性。当我们积极投身于这场新变革之中,必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而面对未来,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做到心中有“数”,近日由博物馆头条主办,巴可中国协办的“博论物语”研讨会将会对此做出解答。研讨会将邀请到几位业内知名专家围绕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未来前景展开讨论,并将在各大平台进行线上直播。诚邀您届时参与和观看!

上一篇:什么是网红导光板?
下一篇:最后一页